冯良才,男,汉族,安徽绩溪人,1955年8月生于上海,出生于徽墨世家,受祖辈嫡传,得墨法真谛。被石谷风先生称为“墨痴”,现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,墨业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文房四宝制墨艺术大师,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,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,制墨专委会主任,安徽省工艺美术促进会副会长,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兼职研究员,中国徽墨、墨汁国家标准制定者之一。2017年获“江淮大匠”称号、2018年获中国轻工系统大国工匠称号。
冯良才出生在制墨世家,外公是清代制墨大师曹素功制墨作坊的墨工,父亲投身制墨业近半个世纪。冯良才从小就在墨厂长大,耳濡目染之下,他渐渐喜爱上制墨这个传统行业,中学毕业后便进入墨厂学习。后来赶上了农村插队,但是他仍忙里偷闲地钻研古人的墨法和古代书籍中的制墨技法。
他少小便倾心制墨工艺。中学毕业后,冯良才到歙县墨厂学习墨模雕刻技艺,开始了他制墨的生涯。作为徽墨制作工艺大师,冯良才对制墨主要材料的加工、筛选、配比、墨模设计和雕刻工艺,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,将古法制墨与现代工艺合理融合,以“用心做墨,致力传承”为理念,用传统徽墨配方,古法工艺精心制作出了受广大书画爱好者交口称赞的好墨。
徽墨文化
徽墨有落纸如漆,色泽黑润,经久不褪,纸笔不胶,香味浓郁,
丰肌腻理等特点,素有拈来轻、磨来清、嗅来馨、坚如玉、
研无声、一点如漆、万载存真的美誉。
产品特点
徽墨品种繁多,主要有漆烟、油烟、松烟、全烟、净烟、减胶、加香等。高级漆烟墨,是用桐油烟、麝香、冰片、金箔、珍珠粉等10余种材料制成。徽墨集绘画、书法、雕刻、造型等艺术于一体,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。徽墨有落纸如漆,色泽黑润,经久不褪,纸笔不胶,香味浓郁,丰肌腻理等特点,素有拈来轻、磨来清、嗅来馨、坚如玉、研无声、一点如漆、万载存真的美誉。
历史渊源
唐代末期,由于安史之乱,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,导致制墨中心南移。
南唐,后主李煜得奚氏墨,视为珍宝。遂令其子廷为墨务官,全国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。
宋元时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础上,添加药物成为药墨。使人们不但用墨也开始了藏墨,因而墨开始向工艺品方向发展。
明代中期以后,在整个徽州地区,出现了“徽人家传户习”的制墨景象,使得徽州成为全国制墨业的中心。
清代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产量激增,出现了曹素功,汪节庵,汪近圣,胡开文等制墨大师,史称徽墨四大家,进一步确立了徽州州为全国制墨中心的地位。
产地环境
黄山市、宣城市地处北亚热带,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,具有温和多雨,四季分明的特征。年平均气温6℃-15℃,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,无霜期236天。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,最高达2708毫米。降水多集中于5-8月。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壤,山地黄棕壤,土层较厚,石砾含量较高。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,质地粘重,酸性,肥力很差。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、溪河两岸多冲积土,适宜制墨材料松木、桐籽树的生长。
地理标志
徽墨,安徽省黄山市、宣城市特产,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徽墨产地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歙县、休宁县、祁门县、黟县、屯溪区、徽州区、黄山区汤口镇、宣城市绩溪县共8个区县镇现辖行政区域。